[7] 其实这种自我实现并不算新,早已有之,只是还没有成为主要的普遍的人类自我,比如不计报酬的工作,比如乐善好施,比如扶危济困,比如舍身取义等等。
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5月30日。得益于多方努力,中国社会对残疾人权利和尊严的尊重已显著增强,对残疾人能力和贡献的认知已明显提高。

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也都纳入了残疾人事业、残疾人权利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中国加快完善国内法律,不仅在宪法中有涉及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具体条款,还有专门的《残疾人保障法》,不同部门法中亦有涉及残疾人权利保障的特别规定。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中国以发展融合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图书、网络等形式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努力向社会普及残疾人是独立和自主的权利所有者的理念,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布局,持续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例如,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以专章形式强调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2021年通过的《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及2022年发布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也都是中国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生动、具体实践。 今年是康复国际成立一百周年。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信息内容治理新挑战某种意义上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成为人类信息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集合体。
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如果没有温和、理性的理念,很容易因为对风险的担心而扼杀至关重要的创新。 摘要:以大算力为基础,用强算法处理海量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等领域表现优异,已经能够提供内容创意生成、数字人、对话搜索、代码生成等服务,在自动驾驶、金融风控、医疗保健、物联网等领域也极富应用前景。信息内容提供出现了从分散到集成的转变。但到了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社交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网络空间的街谈巷议也能够广泛传播和长久记录,短视频使得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被看见。
它可以编写或起草文本,代替部分人力。在中美博弈日趋炽烈,美国对我国极限打压、封锁围堵的情况下,有没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我们的大模型是否足够先进、强大,才是更具根本性的问题。

四是助长虚假宣传和舆论操纵。(四)人工智能信息内容生成的特征在专业生成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以及混合生成等互联网信息内容生产模式之外,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模式影响日益显著,带来内容生产主体和生产方式的演化、内容交互方式和分发方式的改进、内容生产质量和生成效果的提升。无论是市场主体、学术机构还是政府机关,在使用大模型时,都不可避免要与其分享某些信息,从而存在巨大的泄露商业秘密甚至国家机密信息的风险。内容的巨大增长将不仅对可用的物理内存记录空间造成压力,带来信息爆炸式增长,更重要的是将造成有害或不良内容的高速膨胀和大量传播。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也由于特定阶段严峻的国际环境,尽管国家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但在具体的产业监管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习惯于深度介入到市场之中。此外,通过连接智慧生活、智慧根据文字描述进行AI换脸等等深度合成功能一键生成数字人分身,也较为强大。互联网发展史表明,虽然政府和国家的支撑作用不能忽视,但科学社群、技术社群的作用也同样重要。规制先行,固然体现了监管部门的敏锐,但对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也要认真衡量。
在搜索服务中,大模型将更能领会人类意图,直接生成用户想要的答案,而不仅仅提供一系列网页链接。其通用能力能够在抽象、理解、视觉、编码以及数学、医学、法律、对人类动机和情感的理解等各类型和各领域的场景中广泛应用,在某些领域任务完成上的表现达到或超越人类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大模型融合了信息的搜索、查找、整合和初步输出等环节,有利于推动知识的传递、传播和传承。大模型还可以写代码,根据OpenAI的技术研发人员介绍,通过对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能从自然语言文档字符串中生成功能正确的代码体。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开启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新时代,是人类信息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再一次革命性巨变。(三)信息内容治理的新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有潜力替代人类在信息收集、知识获取、内容评价、思考推理的思维全过程。网络空间中,用户生成内容在数量上自然具有压倒性优势。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支撑聊天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服务,甚至成为许多孤独个体的伴侣,但也会加剧人际关系的疏离,个人生活的孤僻。通过编写网络攻击代码,它能够生成python、javascript等多种语言的代码,可以创建恶意软件来检测敏感的用户数据,还可以侵入目标的整个计算机系统或电子邮件账户以获取重要信息。应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在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前提下,为技术和产业创新留下足够空间。
如果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大的内容创生能力用于生成针对个人、企业的不实信息,将导致造谣、污蔑、侮辱、诽谤。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一度对ChatGPT发布禁令,并调查其涉嫌违反欧洲隐私法规的行为。
(二)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应用的风险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海量的训练数据,以及其所具有的生成性、优先性、集成性、通用性特点,在其赋能千行百业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巨大风险。特别是互联网作为新技术、新产业,背后复杂的代码世界和技术发展往往领先于日常生活世界,不可能立即被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社会大众所充分理解。
大众传媒时代,还出现了记者、编辑这样的内容生产者与把关人。尤其是对于ChatGPT、巴德等服务器在海外的模型,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输入敏感数据,可能引发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问题,会带来数据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威胁。
相对来说,口耳相传、街谈巷议的内容,主要是用户生产,生产者未必是专业人士,一般也不会有质量把关人。在特定领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并利用微调技术,大模型可以承担智能客服工作。人们可能会将最终决定权委托给某些自动文本生成器,就像今天他们向谷歌询问存在主义问题一样。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产品设计、深度合成和制造领域也大有可为。
如何能让计算机理解并处理人类的语言,是人机交互的一个重要关键点。第三,在识别和监管有害信息的同时,兼顾个人进行知识获取和内容创作的自由。
第二,完善算法备案制,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图像与视频等各种内容,要引导企业建立第三方审核或者自律机制。曾有用户使用ChatGPT就2023上海车展冰激凌事件秒替涉事公司写道歉信,结果比该公司公关文案更迅速、措辞更得体,涉事公司被网友锐评其公关水平不如ChatGPT。
ChatGPT可以帮助法律工作者集思广益,提升案例分析和文书写作水平,整理引文等等。5.算法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利用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算法是其关键。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技术竞争的最前沿,事实上已经成为少数国家的专利。犯罪分子只需要以母语要求模型撰写英文的营销电子邮件、购物通知或软件更新,就可以制作网络诈骗脚本,而且很少有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迹象,难以被识别出是诈骗信息或钓鱼邮件。大模型将成为认知域作战、塑造公众认知、操纵国际舆论的利器。人类必须提前为可能的风险失控做好防范,对通用人工智能研发的安全性和伦理性进行普适性立法已迫在眉睫。
这是在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如果说AlphaGo标志着狭义人工智能达到和超越了人类在专业领域的能力,那么ChatGPT则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即人工智能具有广泛的学习能力并在大多数领域达到或超过普通人类能力的时代。(一)技术局限性训练数据存在瑕疵和局限
考虑到大模型训练需要用到海量的数据,在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在监管上也应尽可能排除数据训练等方面的不合理障碍,促进数据要素的合理流通利用。大模型成了教科书、知识源,成了教学名师权威人士,能够从源头垄断知识影响判断塑造认知。
对于用户,在服务提供者已承担安全管理责任、尽到审慎义务时,用户应当承担将模型当作网络犯罪工具的刑事责任。三是阻滞内容创新和知识进步。